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 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定的“施里芬计划”

B. 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 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 1917年德军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威尔逊主要谈的是美国光荣孤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近的行为”主要指的是德意志帝国所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从“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可以看出这主要与海上内容有关,所以排除B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故排除;C选项错误,这是英国与德国的战役,并不是与世界为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战后某国际会议签订的条约有如下条款:“缔约国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力”“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等。该条约是

A.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B. 《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C. 《相互保证公约》

D.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查看答案

一战后,法国力图在削弱和肢解德国的同时,积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下列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的是

①收复阿尔萨斯——洛林

②同中东欧国家签订同盟条约

③占锁领鲁尔地区

④《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 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 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