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A. 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B. 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C. 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 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 创建中国同盟会
B. 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 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合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符合当时世界之潮流的是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传播民主自由思想 ④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这幅挽联是纪念
A.李四光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