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历史上看,一场革命中,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历史上看,一场革命中,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难,需要的时间越长,对革命后新政权的建设往往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一支可以作为新政权基础的强大军队,也会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领袖集团。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具有相当的威望,但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参与多少实际的策划、组织和指挥工作。孙中山的大部分革命活动是在海外进行的,包括宣传革命和筹措革命经费。为克服新政权的权力与权威危机上所表现的无能为力状态,孙中山不得不将最高权力交给袁世凯。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孙中山为推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1)特点:革命发展快,迅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成果突出,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不彻底,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2)实践:为巩固新生政权,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反对帝制复辟、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领导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难,需要的时间越长,对革命后新政权的建设往往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一支可以作为新政权基础的强大军队,也会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领袖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辛亥革命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孙中山的大部分革命活动是在海外进行的,包括宣传革命和筹措革命经费”和“民国初年”的历史知识可知,孙中山为巩固新生政权,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反对帝制复辟、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领导和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查看答案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A. 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B. 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C. 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 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查看答案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 创建中国同盟会

B. 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 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