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

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

A.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 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

C. 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 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

 

A 【解析】 陆王心学把内心反省作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的信息,排除C;材料认为要发明本心,认为“千经万典……皆为我之所用”,并未体现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排除D。由材料“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揭示了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

A. 格物致知

B. 正心诚意

C. 学以致用

D. 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到:“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