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罢黜百家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影响
C. 科举制度的繁荣
D. 民间书院的兴盛
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
A. 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B. 开启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
C. 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 D. 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据此,该人应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 礼法并施
B. 施行仁政
C. 君民共治
D. 君贵民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的日本地狭人稀,内战频仍。起初充当海寇的武士以为和中国海盗(十多个有力量的中国船主以武力作为后盾充当了东南沿海走私贸易的仲裁者,逐渐成了海盗的头目。他们和当地的士绅互相勾结)的联合军事行动可以迫使中国政府开放对外贸易,但总督胡宗宪为邀功,谤(招安)杀这些海盗头目,这种措置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来犯。到16世纪中叶,倭寇的势力大张,屡次攻破了被视为固若金汤的东南海防,并且长驱直入,视守军为无物……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是在浙江省内地招募的志愿兵,且只收农民。……在训练时,要求士兵一丝不苟,强调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并以一体赏罚(连坐)来作纪律上的保证。临战前,他习惯于把各种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反复斟酌,而临阵前的两三天,则要求侦察连每隔两小时报告一次敌情。……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戚继光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功成名遂,离不开福建巡抚谭纶和中枢重臣张居正的赏识。
——摘编自黄仁字《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倭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戚继光抗倭取得巨大功绩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为3国首脑的会晤做准备。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的宣言自然是3国宣言,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为了维护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把中国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3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坚持将中国作为原始签字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