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 | 名称 | 主要范围 |
汉朝 | 西域 | 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
东汉 | 西域 | 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
唐朝 | 西域 | 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
五代 | 西洋 | 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
明代 | 西洋 | 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
西方 | 欧洲国家 | |
晚晴 | 西方、西洋 | 专指欧洲国家 |
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有人指出,美元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广泛发挥作用之前已全面介入了西欧的经济,并由此起步演变成为世界的霸权货币。这实际上肯定了
A. 战后西欧复苏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B. 马歇尔计划在美国战略中的价值
C. 美国霸权确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D. 西欧一体化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粮食问题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当时解决粮食问题和解决苏维埃政权的生存问题,不是和解决苏维埃俄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有效地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
B. 完全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C. 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D. 并非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应“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国家政府日常运作”的思想逐渐消失了,议会”承担起了支付政府日常经费的责任”。这一变化有助于
A. 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B. 确保王室巨额消费支出
C. 强化国王对议会的依赖 D. 加强议会对政府的控制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一决策
A. 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
B. 扩大了对外引进技术的力度
C. 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
D. 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