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

 

(1)司马昭弑君篡位;玩弄权术阴谋;后人受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带有感情色彩。 (2)措施:减免百姓租税;鼓励百姓内迁;削弱蜀汉残余势力;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 作用: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蜀地经济发展;稳固了统治;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1)从材料来看,司马昭派兵镇压魏帝曹髦,并将其杀死,表明他弑君篡位。而且他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表现出他玩弄权术,因此后代史官以正史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评判,带有比较浓厚的感情色彩。 (2)措施:从材料中“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可以看出减免百姓租税;从“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可以看出鼓励百姓内迁;从“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可以看出削弱蜀汉残余势力;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作用:从措施本身来看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缓解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从“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可以得出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有关“一战”的史料。【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

(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乾隆五十七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文化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