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1980—1997年人均粮食产量增长最快,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