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用“三把利剑”刺向了清王朝,清王朝就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②“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三把利剑”虽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④“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 驱除鞑虏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扶助农工
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 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二十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对此思考的结论是
A.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曾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王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的这段话意在表明
A. 孔子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根基
B. 批判孔子是为了抨击历代的君主
C. 批判孔子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D. 批判孔子意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