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四“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并指出美国确立经济地位的主要方式。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

 

(1)解读:交流区域广;交流物品种类多;呈现“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交融”特征;④交流进程呈现“积极与消极伴随”特征。(或者: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地联系更为方便、殖民扩张和掠夺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 方式:确立经济体系、经济援助 (4)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 应对: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防范风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加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玉米、番薯……向日葵”“小麦、包心菜……天花”等信息,可从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等方面归纳分析。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改进、殖民扩张和掠夺等方面归纳原因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等方面概括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关于美国确立经济地位的主要方式,主要是从确立经济体系、经济援助等方面思考作答。 (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等信息,可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加大等方面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利益、加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思考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以近代世界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为切入点,考查了近代、现代的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起步于新航路开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密切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潮流,不可抗拒,要顺应这一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案”被免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并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7年另一“四大家族”的代表宋子文因引起“黄金风潮案”,牵涉舞弊被迫辞职。其心腹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免职。但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

蒋介石在一则日记中写到“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他在总结豫湘桂会战失败时,更痛心疾首的说:“由于我们自身种种腐败缺点的暴露,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对此任命,蒋介石称“虽然我晓得这个职位可能使经国遭到忌恨,甚至断送前程,但是我必须派他去。经国是可以担任此一任务的唯一人选。”但也没有能挽回蒋经国“打虎”失败,贪腐纵横的现实。

                          ——摘自王春瑜主编《殷鉴不远:民国时期的反腐败史话》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 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1936年,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以上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 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寻求合作

B. 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步伐

C. 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D.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深人人心

 

查看答案

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对传统的错误或狭隘观念的否定。扩大了人类所认识的自然界的领域,并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带来了物理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一系列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材料中的“它们”

A. 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 使近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

D. 导致学科日益综合化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依据不包括

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倡导开眼看世界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