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世界和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经过了“睁开眼睛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仿洋改制看世界”的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和张之洞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的认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所主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其时代特点,分析产生进步思想的原因。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认识与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呈现出什么特点?
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产生重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他们能够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当时的中、法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新年的第一天观看或收听。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文化盛况说明:①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 ②维也纳音乐是世界上最新潮、最流行的音乐 ③高雅的音乐会无法使音乐艺术走向大众化 ④电视艺术的发展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全球性传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图7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之情。该作品应该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现实主义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人间喜剧》,并以此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不能反映出:
A. 法国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变动 B. 封建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C.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D. 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