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 | 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 | 学动日货币工资分类比重(%) | 出售农产品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比重(%) | |||
谷类 | 土豆 | 4卢布以下 | 4卢布以上 | 不支付工资 | ||
1940 | 2.0 | 1.2 | 84.9 | 2.8 | 12.3 | 3.9 |
1942 | 1.0 | 0.3 | 71 | 4.1 | 24.3 | 58.8 |
1944 | / | / | 64.3 | 5.9 | 29.8 | 64.5 |
A. 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B. 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
D. 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 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 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 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古罗马奉行“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信条,无论是私诉还是公诉都不能由法官主动发起,诉讼提起后承审员的选择乃至传唤被告和执行判决,都由当事人自主进行。古罗马司法权的被动性
A. 使得法官在诉讼中无所作为
B. 确保了司法权的中立性
C. 有利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D. 捍卫了罗马的共和体制
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业合作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把小社合并为大社。这种观点( )
A. 直接导致了“大跃进”
B. 准确指出了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C. 成为“大包干”的先声
D. 忽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 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
A. 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
B. 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
C. 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
D.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