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20日,美国《时代》周刊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C. 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的工业发展:
A. 重点是沿海地区
B. 开始调整区域布局
C. 内地和沿海同等对待
D. 开始调整行业布局
“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得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导致其具有“比较宽松的环境”的因素主要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福利政策的实施
D. 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中美关系的缓和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之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
A. 介绍:“主权在民”的思想
B. 提倡实行民主共和制
C. 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D. 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2006年4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进行为期5天的“福建祖地行”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连战引用此诗句的用意是:
A. 表达对“台独”势力的强烈谴责
B. 希望两岸迅速实现统一
C. 形容台湾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关系
D. 对海峡两岸关系前途的担忧和无奈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明确宣布“废除卖国条约”,但对待香港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新中国之所以未在建国初期收回香港主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新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
B.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C. 新中国需要香港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D. 英国军事实力过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