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 帝国主义矛盾加深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D.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回顾中国的法制历史可以更好地推进社会士义法治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己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庐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借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以下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需求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论。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法制观点。纺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法制创新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
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增加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作出的重大举措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D. 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