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 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 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 )上可能会达成共识
A. 人类社会问题 B. 人的道德问题 C. 人自身的问题 D. 人的教育问题
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这说明
A. 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
B. 史料搜集只有多元化才可信
C.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 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因素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 夭下为主君为客
B. 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 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