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C.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冲突不断,政局不稳,而刚独立的荷兰在其发布的宪章中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宗教原因受到调查或迫害。”这使荷兰吸引了大批在其他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带来了垄断世界市场的钻石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些都为荷兰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奠定了基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刘植荣《透视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与衰落》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在17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原因。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三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自《国史大纲》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前“丝—银”贸易形成的国际条件。
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两者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共同点是:
A. 拥有海军优势 B.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C.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 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