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英法等国家认为:“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 )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
C.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下表表明20世纪70年代1870~1979年美、英、德、日、意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B. 自由主义导致竞争无序
C.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
D. 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减弱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 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农产品价格
B.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 基本解决就业问题并消除了危机
D.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据统计,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表明
A. 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
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