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争取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借红军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2)李立三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三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四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材料五 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4)分析材料五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项创举是
A. 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并举
B. 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没收官僚资本
D. 农业合作化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实事求是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 1966年
B. 1975年
C. 1978年
D. 1992年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在于
A.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B. 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