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摘自《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摘编自孙燕京《5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可以探知明代万历年间苏州城的哪些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项目 | 1949—1966 | 1967—1976 |
家庭出身 | 26.6% | 28.85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学 历 | 10.6% | 11.7% |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其中文字为: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补阿四),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 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
B. 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
C. 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
D. 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
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
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B.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
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D.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变化体现出
A. 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
B. 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
C. 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
D. 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