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它是中国传统世界观的核心。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故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以《职方外纪》(外国传教士艾儒略著,1610年来华)考之,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州,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

——清朝经学家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

——美国学者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天下观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天下观的变化之处,并说明其影响。

 

(1)特点:中国处于世界中心;文化自信力和民族优越感强。 成因:国家管理体制完备,农耕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领先周边地区;中国山海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 (2)变化: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民族危机感强烈。 影响:改变国人自大心态,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1)特点:根据“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分析得出中国处于世界中心;根据“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分析得出文化自信力和民族优越感强。 成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国家管理体制完备,农耕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中国山海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2)变化:根据“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州,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得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根据“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得出民族危机感强烈。 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促进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科技革命的推动

B. 世界市场的扩大

C. 跨国公司的发展

D. 国际秩序的稳定

 

查看答案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 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 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D. 卫国战争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A. 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 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C.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 欧洲实现自由贸易

 

查看答案

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 实现分权制衡

B. 背离民主原则

C. 存在权力集中

D. 具有法治保障

 

查看答案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 “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