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B.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C.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D.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A 【解析】如材料所述,宋朝时全国粮食多采购于苏湖地区。而至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则转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及东北地区,江浙闽粤则为商品经济发达地区,说明由宋至明清,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不再局限于粮食种植,由此体现了区域经济多样性的日益突出。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运河的作用,无法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的艰难起步,故排除A、C两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而非明清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这主要反映出

A.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B. 司马光主张变革

C.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变使

A. 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 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

C. 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D. 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明德慎罚的理念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

 

查看答案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者。唐宋时期,讼师得以大发展。《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讼师的出现是现代律师制度的雏形

B. 唐宋时期讼师的大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达

C. 讼师秉承外儒内法精神与当时主流思想相背

D. 讼师往往会误导衙门公正断案,常常被处罚: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

A. 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 刘氏家族大权旁落

C. 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