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符合材料中“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的措施,所以选C。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指令制约,BD说法不符合史实。A说法夸大了材料中措施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之间武装冲突减少,大多数武装冲突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冲突更多出于种族、宗教争端等原因,其性质更为复杂。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的色彩逐渐淡化,国家利益成为一些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维和行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要照顾国内选民的倾向。某些国家试图甩开联合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如在1999年北约就绕过了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2003年,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发动伊拉克战争等。

1988年之前,联合国共开展了13次维和行动。1988年至2007年,开展了47项国际维和行动,其中向马其顿和中非共和国派遣的预防性部署部队首次承担了预防性外交任务,对防止冲突发挥了一定作用。联合国在萨尔瓦多、莫桑比克等国还通过收缴和销毁武器、缩小军队规模等措施以达到预防冲突的目的。同时维和行动也扩展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政府管理、加强法制、保护人权等。要求多个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更多的时间。

(1)根据材料归纳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新挑战。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制定的。在每年六月,五百人议事会向公民大会提出议案,公民大会决定该年是否实行陶片放逐,如果大多数人表示赞成,即定下开会日期(通常在八月某天)。开会当天,留出十个出入口与雅典十个部落相对应,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他所希望放逐的公民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执政官清点选票,如果票数达不到法定人数6000人,则投票无效。

在两派斗争相持不下的时候,陶片放逐无异于一次全民公决。雅典人放逐领袖人物所考虑的不是其官职和功劳,而是国家利益和他们自身利益,这就迫使领袖人物们不得不接受群众监督,而不可能成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或官僚。在没有陶片放逐法的地方,党派斗争常常导致杀戮甚至内战,而陶片放逐法只是通过放逐一派的政治领袖就把问题解决了。对于被放逐的政治领袖来说只是剥夺了十年参政议政的权利,变更居住地而已,期满就可恢复权利,失败一方的追随者更不会受到追究和歧视。

——摘编自周洪祥《陶片放逐法与雅典民主政治》

(1)依据材料归纳陶片放逐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片放逐法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龙的形象变迁

 

刘志雄《龙与中国文化》:汉代以前的龙纹出现在祭祀的金石器皿中,“它们都不会是被祭祀的对象,祭祀对象应该是更高的神”

《史记》:“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

梁《高僧传》则载有释(代指佛教、僧人)昙超向龙乞雨灵验的故事。民间盛行的求雨祈龙王风俗,无疑与佛教有关。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史记•西门豹传》说河伯,而《楚辞》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大观二年“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早期的龙纹并不是帝王一家独享的掌纹,唐代一品官员穿龙服的机会比皇帝还多些。元代开始,统治者禁止下官及民众使用龙风纹,明清两代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综合所有材料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