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年,法国人米拉把黄包车从日本引入中国。当时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

187-年,法国人米拉把黄包车从日本引入中国。当时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 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发展缓慢    B. 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日益加快

C. 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 近代中国市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A 【解析】20世纪30年代,黄包车仍然是主力交通工具。侧面反映出中国交通业发展较慢,A项正确;B项相反,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主权的考点,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反应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排除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此交通工具是(  )

A. 汽车    B. 火车    C. 轮船    D. 自行车

 

查看答案

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

A. 电话

B. 电报

C. 火车

D. 轮船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表述,比较确切的是

时间

1915年

1920年

1925年

1930年

汽车

539辆

1899辆

4010辆

6896辆

硬面马路

 

 

94英里

132英里

路灯

 

 

 

电灯4743处

 

 

——数据摘自《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

A. 汽车逐渐成为上海市民日常代步工具

B. 交通工具革新加速了上海城市化进程

C. 上海成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D. 上海已经逐步演进为国际化的大都会

 

查看答案

晚清诗人黄遵宪在1890年作《今别离》:“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其描述的是

A. 报刊杂志

B. 有线电报

C. 轮船运输

D. 无线电报

 

查看答案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 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