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和“使民以时”,后来概括为“时使薄敛”。政治家管仲提出:“沟渎遂(通)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战国晚期的荀况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商鞅指出,“民不逃粟,野天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摘编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二冯桂芬曾言:“然则,居今日而言裕国,宜何从?曰:‘仍无逾于农桑之常说,而佐以树茶开矿而已’。……上海一口,贸易岁四五千万,而丝茶为大宗。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滋事。且夷书有云:‘中国地多遗利。舍我不开,而彼开之,坐视其捆载而去,将若之何!’”梁启超指出,“衣食之源”的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莫如机器”,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以富者之财,贫者之力,合而用之,以取无量之财于地”……在中西文明的碰撞冲突之中,他们开始用一种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的变化,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冯桂芬《筹国用议》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作用。

 

(1)思想:轻徭薄赋;发展农商,兴修水利,藏富于民;主张节俭。 原因:小农经济兴起;统治者赋役沉重,民众不堪重负;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影响。 (2)内涵:劝课茶桑,扩大出口;鼓励开矿,维护利权;主张采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以工立国;实行保富政策,鼓励富人投资新式企业。 评析:冲击了落后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初步民族意识,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掠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无法真正实现。 【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思想,根据材料一“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和‘使民以时’,后来概括为‘时使薄敛’”“沟渎遂(通)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等信息可从轻徭薄赋、发展农商、兴修水利、藏富于民、主张节俭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富国思想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小农经济兴起)、政府政策(统治者赋役沉重,民众不堪重负)、思想(民本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概括。 (2)第一小问,关于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新内涵,根据材料二“仍无逾于农桑之常说,而佐以树茶开矿而已’……上海一口,贸易岁四五千万,而丝茶为大宗。”可概括为劝课茶桑,扩大出口;根据材料二“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滋事”可概括为鼓励开矿,维护利权;根据材料二“凡欲加力莫如机器”“他日必以工立国”可概括为主张采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以工立国;根据材料二“以富者之财,贫者之力,合而用之,以取无量之财于地”可概括为实行保富政策,鼓励富人投资新式企业。第二小问,关于评析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冲击自然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无法真正实现)等方面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A. 工业发展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 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 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 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查看答案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 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 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 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 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

A. 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B.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D. 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