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20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TheModemTimes)。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题: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特点。 阐述:欧美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在政治领域里,英国走和平渐进改革的路,法国走暴力冲突的革命道路,美国则通过反殖民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而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在经济领域里,英国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法国也基本如此;德国使用的是统制式的发展方式,国家在经济领域中起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材料“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根据材料“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20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和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可概括论题为“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特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结合近代欧美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相关史实,可从政治和经济领域论证主题“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特点”即可。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和“使民以时”,后来概括为“时使薄敛”。政治家管仲提出:“沟渎遂(通)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战国晚期的荀况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商鞅指出,“民不逃粟,野天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摘编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二冯桂芬曾言:“然则,居今日而言裕国,宜何从?曰:‘仍无逾于农桑之常说,而佐以树茶开矿而已’。……上海一口,贸易岁四五千万,而丝茶为大宗。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滋事。且夷书有云:‘中国地多遗利。舍我不开,而彼开之,坐视其捆载而去,将若之何!’”梁启超指出,“衣食之源”的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莫如机器”,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以富者之财,贫者之力,合而用之,以取无量之财于地”……在中西文明的碰撞冲突之中,他们开始用一种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的变化,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冯桂芬《筹国用议》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A. 工业发展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 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 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 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 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查看答案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 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 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 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 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