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

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A.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的制度设计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儒学走向思辨化、哲学化    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C 【解析】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都符合题意,故选C。A属于政治制度设计;B是南宋时期完成;D是艺术,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察举实行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之法,这说明:

A. 汉代太学教学内容丰富    B. 察举制蕴含了科举制元素

C. 察举制项目分为两部分    D. 汉代儒法思想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 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辛却因基本要素(猜疑、相互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摘编自[]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  在美苏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谈判主要围绕两国债务问题展开,最终苏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并正式建交。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激烈,农民破产。唐德宗因窦文场、霍仙鸣护驾有功,归以二人为神策中尉,宦官主管禁军遂成定制。后顺宗继位,年号永贞。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一批以科举进身的新官僚发动政治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当时宦官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公开抢掠,称为宫市。充任五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革新派罢宫市、禁五坊小儿,“人情大悦”。但王叔文等将与其有关系者皆升迁重用,并收受贿赂。韦执谊等不听叔文调遣,革新党派内部分裂。王叔文试图以名将范希朝为京西兵马节度使,夺取禁军兵权。宦官们暗中阻挠,拒不交出。王叔文又严厉打击意欲扩大地盘的藩镇韦皋。由韦皋发起,大宦官俱文珍为首,大官僚贵族郑絪等支持,迫使顺宗“内禅”,拥立太子李纯继位。新政推行一百四十六天匆匆失败,王叔文、王伾被贬杀。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永贞革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