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

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这一发明

A. 是内燃机的发明的产物

B. 减少了对殖民地的需求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D. 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

 

D 【解析】材料中时间是1834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应该是农业机械的发明,这一机械与利于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D正确;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B不符合材料主旨;C时间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B. 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 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 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 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查看答案

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

A. 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

B. 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

C. 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D. 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

A. 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 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

C. 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 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

 

查看答案

清朝初期,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到了晚晴时期,清政府给予海外华侨国民身份,并正式将海外侨民纳入领事馆权责保护范围。清政府这一调整

A.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标志着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

C. 根源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    D.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