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 ) A. “一五...

1953—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  )

A. “一五”计划的启动

B.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

C.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D. 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启动于1953年,故A项错误;新中国工业化取得初步成就是在“一五”计划完成后,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对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改善,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大批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而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国家富强,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思想解放是近代化开始的先决条件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 封建专制统治是实现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查看答案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 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榨

 

查看答案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

A. 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D. 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民族工业的繁荣

C. 国共内战的开始    D. 抗日战争的爆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