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
A.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B. 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C. 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 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
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 “百花齐放”的主张 B.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观察下面图片《小平您好》 (1984年 王东 摄),对它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人民感谢他
B. 邓小平指挥了百色起义,人民尊敬他
C. 邓小平文革时期提出全面整顿,社会秩序稳定
D. 邓小平收复香港,一国两制构想变成了现实
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 ’……”对该宣言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用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 组建工人政党 D. 呼吁社会变革
孙中山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 )
A. 推翻封建统治 B. 建立民主政治
C. 实行平均地权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