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
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清乾隆时期,广东、湖南、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租田者不输租”的现象,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这反映了
A. 佃农身份地位提高 B.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C.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D.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
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
C.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
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明代也有“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
A. 农业面向市场
B. 政府不抑兼并
C. 阶级矛盾尖锐
D. 商品经济发展
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 )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井田制瓦解 B.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C.分封制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