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只要合适,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并说:“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下列与之有关的背景是
A.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 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严重
C. 邓小平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毛泽东在1956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
A. 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革命
B. 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中共八大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 将民族资产阶级改造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这表明
A. 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B. 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
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中共
A.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 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 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