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C.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主张人人自由平等
C. 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
D. 罗马法体现务实的精神
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
A.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
C. 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 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A. 城邦所有人
B. 成年男性公民
C. 城邦所有公民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古希腊哲学家指出:“克里特雄踞大海,全岛的沿海地带密布着希腊人移植的城市……他征服了好些邻近的岛屿,并向另一些岛屿派遣了拓殖的人众。”促使古希腊人从事上述活动的有利条件是
A. 城邦众多和领土广阔
B. 地形复杂、地少人多的自然条件
C. 沿海港湾和岛屿众多
D. 城邦的中央集权提供了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