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

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 (  )

A. 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

B. 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C. 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

D. 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C 【解析】题中材料表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仍未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造成其危机的根源,故C正确,A错误(并不是对症下药);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B项错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的突出体现,史实已证明它是错误的,所以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不会借鉴中国的错误政策,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2年,《世界经济导报》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A.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取消余粮收集制,征收粮食税

D.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查看答案

结束了各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代是苏联充满动荡的历史上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其间没有发生过任何值得一提的社会动乱。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荣的时代,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进行莽撞、轻率改革尝试的是勃列日涅夫

B. 这是一个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的时代

C. 各种危机和无数矛盾的根源是长期的个人崇拜

D. 这个时代结束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重大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恩格斯所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涵义,简述休现在马克思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计划人员与其英国同行会晤,在美国尚未参战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联盟战略的大致轮廓。同盟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欧后亚”,击败德国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因为:德国占领西欧各国后,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大大超过了日本。德国已控制了西欧,并且威胁到了大西洋和拉丁美洲。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都集中在东海岸,与欧洲隔大西洋相望,而西海岸距美国经济中心十分遥远,距日本也有1万多公里,所以美国惧怕德国甚于日本。美国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仅在英国就占有美国120亿美元国外投资额中的42%,如1937年,美欧贸易额为22亿美元,而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仅10.8亿美元。后来,先欧后亚战略成为同盟国指导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摘编自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准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制定先欧后亚战略的现实考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