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 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 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 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 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 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 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 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 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 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中共“一大”制定的远大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任务没有给予解决。这说明当时中共
A. 是工农联盟的政党
B. 明确了革命任务
C. 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D. 还没有认清国情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
A. 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 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 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 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某次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时刻的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此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 土地革命时期的到来
D. 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