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外国资本企业 C. 民族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出现股份制商业公司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官营专卖
D. 市坊制度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鳖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南北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渐趋向平衡
B.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