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 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 欧美发达国家经开始酝酿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
A. 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B. 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
C. 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 D. 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
(题文)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