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