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解析】“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故D正确;A不对,县邑制的出现,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非完成统一;B不对,作者是打比喻,并非真的是指君臣间有宗法血缘关系;C表述绝对化,不能说消除了这种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 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 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 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 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查看答案

末传教士明恩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查看答案

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 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 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 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