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6日:“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信息不能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
明清时期很多著名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大兴土木,留下诸如乔家大院之类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 缩小晋商文化内涵
B. 助长铺张浪费不良习俗
C. 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影响农业经济商品化进程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有:“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说明当时
A. 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B. 出现了棉花的区域化经营
C. 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D. 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来源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
③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④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