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说明新中国
A. 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
B. 并未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C. 已经出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D. 初期外交“一边倒”的说法需完善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该事件是
A. 辛亥革命时的南北和谈
B. 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C.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解放战争中的北平和谈
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A. 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B. 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遗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C. 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土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C.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分岐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B. 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C. 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