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倡导公开公正
B. 重视物权保护
C. 关注人身安全
D. 强调诉讼程序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下表单位:个
行业地区 | 机器 | 冶炼 | 电器 | 化学 | 纺织 | 其他 | 合计 |
重庆区 | 159 | 17 | 23 | 120 | 62 | 48 | 429 |
川中区 | 16 | 23 | 3 | 100 | 31 | 14 | 187 |
桂林区 | 17 | 4 | 8 | 8 | 23 | 7 | 67 |
昆明区 | 11 | 6 | 7 | 25 | 18 | 13 | 80 |
贵阳区 | 6 | 1 | 0 | 7 | 1 | 3 | 18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未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这说明西南地区
A. 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B. 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
C. 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D. 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
A. 创新精神
B. 求真意识
C. 时代情怀
D. 全球视野
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