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A. 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 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C.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国民经济的部分状况。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 工业总产值 | 比上年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比上年 |
第一年 | 2534亿元 | +17.3% | 558.7亿元 | +24.4% |
第二年 | 2104.5亿元 | -17% | 419.4亿元 | -25% |
第三年 | 2012.3亿元 | -4.2% | 361.3亿元 | -13.9% |
A. 1949—1951年
B. 1957—1959年
C. 1966—1968年
D. 1978—1980年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A.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 “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 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A.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
A. 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 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 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 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