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对此话的理解是( )
A.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B.认识到欧洲民主的局限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个人自由与国家的不相容
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 )
A.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B.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C.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 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
1924年是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他自己曾经这样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此处所讲的“奋斗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是( )
A. 同盟会成立前后采取暴力手段 B. 同盟会的武装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
C. 没有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没有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 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 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 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 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C.明确提出新三民主义
D.特别重视民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