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宋之后,“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茶叶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宋之后,“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通过以茶易马,即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供给,从某种意义上,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明初政府为了垄断茶马贸易,在产茶区设置茶课司,还建立茶叶的专卖制度,商人贩茶,必须持有“茶引”或“茶由”,“私茶出境者斩”。

——杜君立《历史的慰籍》

材料二:1517年,最早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将茶叶带回欧洲。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英国为了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同时,从中国引种,在其殖民地试种茶叶……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并通过铁路、轮船运至目的地,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且主要靠人力挑运至通商口岸……茶叶生产国的茶叶被英美等国家廉价收购,并加以包装宣传,售以高价。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

——据盛敏等《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初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经营方式为官营(茶叶专卖、政府垄断,设立机构管理);贸易用途为战略物资(贸易方式物物交换);贸易范围(对象)为国内贸易(西北少数民族)。(任答两个方面, 影响: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增强军事力量;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的贸易发展;影响了民族地区的风俗和促进文化交流。(可以按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角度,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逻辑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任答三个角度, (2)变化:贸易范围: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中西方之间贸易);经营方式: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贸易趋势: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由盛而衰)。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加剧;殖民地的茶叶竞争、近代中国主权开始部分丧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通工具落后制约等。(对应变化的三个方面, 【解析】(1)由材料“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供给”,可以从经营方式、贸易用途、贸易范围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作答。 (2)由材料“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可见茶叶贸易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并由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由“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可见,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中国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知识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B. 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D. 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前的历史著作每当论及美国,都赋予赞歌般的评价,历史研究者们相信宪法是美国全民的杰作和天才创造;20世纪初,历史学家认为关于召开制宪会议的提议,并未经过直接或间接的人民表决,大量没有财产的人民始终未曾参与制宪的工作。据此可知

A. 历史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B. 多角度客观的反映了历史事实

C. 美国宪法本身具有多样性

D. 刻意追求历史结论而进行创新

 

查看答案

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一变化说明

A.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

B. 宗教改革,封建教会势力被打击

C.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商品经济发展,完成城市化进程

 

查看答案

梭伦司法改革前,只有受害人才能提起诉讼。改革后,授予了任何人自愿代替受害人要求赔偿的权利,即赋予了雅典所有公民可以代表他人起诉的权利,为保护雅典的一些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提供了法律依据。这

A. 表明雅典法律仅保护雅典公民

B. 有利于城邦内部稳定团结

C. 表明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D. 标志着雅典成文法的诞生

 

查看答案

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A.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

B. 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C.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

D. 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