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 文字记录 |
《史记·秦始皇本记》 |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
《汉旧仪》 |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
《通典》 |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下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 州数 | 郡数 | 县/侯国数 |
西汉末 | 13 | 103 | 1585 |
东汉中叶 | 13 | 105 | 1150 |
西晋 | 19 | 173 | 1232 |
南北朝初期 | 38 | 313(加镇20) | 1376 |
南北朝末期 | 275 | 663 | 约1500 |
A. 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 郡国制盛行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地方制度更替频繁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