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雅典基里克斯陶杯(公元前470年左右)上的图案。据考证图正中右边那个有胡子的男人,一手握着铁笔,一手拿着书写板,正在记录票数。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确证 B. 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C. 投票已经成为参政方式 D. 公民已经享有广泛权利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指出:“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 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 权力增强,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名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 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C. 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 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
如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日友于兄弟,四日沽身劳谦,五日信义可复,六日学以为己。”由此可见
A. 中正官以门第财产为标准选拔人才
B. 州郡中正官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C.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