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发表公报,在中国问题上,一致同意“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三国的态度表明他们
A. 虽反对内战但仍支持国民政府
B. 虽支持国民政府但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
C. 明确反对共产党及进步力量
D. 明确地把国共两党置于平等地位
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
A. 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B. 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C. 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D. 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
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 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 B. 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 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 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A. 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 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 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 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 日伪政权教科书 |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
C.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