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高度发达,源于
A. 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B. 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C. 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
D.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类别 | 天子的王城 | 诸侯的国都 | 卿大夫的都城 |
城墙高度 | 九雉(雉为一尺) | 七雉 | 五雉 |
南北向道路宽度 |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 宽七轨 | 宽五轨 |
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禰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A. 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 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 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 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A. 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 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 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 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
A.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
B. 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
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D. 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玄宗即位后社会弊病遍野,决心改革。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开元三年
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滥,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开元二年
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渠、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