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B. 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
C. 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写出漫画“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
(2)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结合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身而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成祖创设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明朝时称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材料二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列举其改革中采取的两项措施?他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依据、目的分别是什么?
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