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航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最后荷兰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劫掠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荷兰商人所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摘编自马汉《海权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并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解读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为应对列强侵略,清政府在维护海权方面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1)原因: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2)原因:拥有面向英国及大西洋的良港;商业贸易发达并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带来了技术和资金;造船技术先进,载运量大;通过独占贸易公司向外扩张;荷兰脱离西班牙取得独立。 (3)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急需寻找海外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且沟通海洋,长江流域在地理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控制长江流域可以进而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对策:开始整顿海防,建立新式海军。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去制海权;《马关条约》的签订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腹地,攫取财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2)问,需要细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提炼,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结合材料中的优良港口、资金、航运、技术、贸易公司等关键词进行说明。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马汉提出“海权论”的时代背景及中国长江流域的特殊战略地位进行思考。第二小问的“对策”从洋务运动重视海防并建立新式海军方面进行说明,“结果”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及影响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材料二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淝水传》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草市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选项中,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恋爱青年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

B.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影院播放的电影

C.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D.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可以乘地铁。

 

查看答案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B.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 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查看答案

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了报刊

A. 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

B. 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办刊宗旨

C. 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D.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查看答案

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材料反映了

A. 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B. 对中国传统婚姻的彻底摒弃

C. 女性社会地位太大提高

D. 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